【编者按】
承载世界期盼,5月相约北京。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这次论坛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以来,中国就此召开的规格最高的国际会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论坛的主题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
一声发自人类文明交流史深处的热切召唤,一场基于共赢发展诉求的友好集结。
跨越万里海疆,牵起不同大陆,连接多个经济圈,中国首倡的“一带一路”构想带着古丝绸之路的文明基因,从历史走进现实,自陆路延向海上,构筑起一道迤逦壮美的世界经济走廊。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三年多前,当习近平主席先后在不同外交场合发出倡议,激起的是沿线国家的共有记忆与深沉情感。
如同种子在沃土中萌芽,时光倏忽而过,“一带一路”由倡议演进为共识,由构想落实为行动,逐渐成为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共同志业,并结出了早期收获的丰美果实。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中国方案,正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实践中焕发璀璨光芒;开放兼容、文明互鉴的沿线国家大合唱,激荡出铿锵而和谐的乐章。
提出倡议:为立己达人而运筹全局
2013年9月7日,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可容纳170人的礼堂挤进了250多人,一场不同寻常的演讲牵动人心。
大漠长河,马队驼铃,“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台上,习近平主席饱含感情地回忆起曾深刻影响哈萨克斯坦的古丝绸之路,继而由古推今,提出宏阔构想: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各国人民共享和平、共同发展的新的丝绸之路。
时隔不足1个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在印尼国会演讲中,他回顾明代航海家郑和七次远航皆到访印尼群岛的历史,倡言愿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至此,悠远的文明史接驳现实,“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熠然问世。
这是一条着眼高远的合作发展之路。一海一陆两条彩带将紧紧连起沿线44亿人,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擘画出世界上跨度最长、最具潜力的合作带。
这是一幅美美与共的共赢复兴蓝图。充分依靠中国与沿线各国已有的双多边机制,主动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
这是一首丝路精神回归、淬炼与提升的史诗。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宝贵精神再度高扬,并被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
“当有些西方政客仍在谈论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陈词滥调时,中国正在畅谈共赢理念,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顺风车’;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在西方渐成气候之时,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与其他国家的互联互通,谋求与世界实现合作共赢。”英国学者彼得·弗兰科潘评价。
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经济治理滞后……这盘摆在世界各国面前充满不确定性的棋局,正是中国勾画“一带一路”的现实出发点。
沧海横流,方显担当。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深谙“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之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正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点,把中华文明中立己、达人的追求统一。
于内,“一带一路”立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方位开放,与长江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并列为“十三五”时期三大发展方略,以求更好地打开国际市场,推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对外,则与沿线各国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充分释放发展中国家潜能,推动经济全球化朝更加普惠、包容、公正方向实现“再平衡”。
这是中国筑梦行程中的一次开创之举,也是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之基的一项自觉探索。
“树立全球视野,更加自觉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谋划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战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习近平主席道出“一带一路”倡议初衷,彰显了中国对发展形势的清醒判断,对合作共赢的矢志不渝。
政策沟通:以坦诚合作赢取政治互信
“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引起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理解期待固然是主旋律,却也混杂着不和谐的音符。为消除疑虑、坦诚合作,中国拿出了最大诚意。
从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习近平主席累计出访30多个国家,参加多场重要国际会议,行之所至,对“一带一路”的阐释与宣介几成“标配”。
有对宗旨与理念的强调——
“一带一路”,是“发展的倡议、合作的倡议、开放的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
中国“坚持睦邻、安邻、富邻,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亚洲国家”。
有对内容与重点的介绍——
“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造福沿线国家和人民。”
“以加强传统陆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实现经济共荣、贸易互补、民心相通。”
有对具体操作与路径的勾画——
“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
“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扎实开展经贸合作,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不是私宅“后花园”,而是共享百花园;不是“私家小路”,而是“阳光大道”;不要“交而恶”,而要“交而通”……在破与立、正与反、扬与弃的对比中,习近平主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个个妙喻如春风拂面,清朗而有力,把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要义,刻印在沿线国家人民心里。
一面对外宣介推广,一面在内扎实布局。
2015年2月,由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担任组长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3月,“一带一路”建设顶层规划——《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公布,就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等予以明确说明;
2016年3月,“一带一路”列入“十三五”规划;
8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习近平主席详析意义、总结进展,并提出八条实施要求;
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同外交部、环境保护部等13个部门和单位,共同设立“一带一路”PPP工作机制……
蓝图一笔笔绘就,认同一步步增加,政策对接逐渐推进。
2016年9月8日,李克强总理到访老挝,中老双方签署谅解备忘录,决定加快“一带一路”倡议同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的有效对接。
今天,“一带一路”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加强互联互通、产业合作、金融支持。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土库曼斯坦“强盛幸福时代”、波兰“可持续发展计划”等国家战略与“一带一路”找到了契合点。
“‘一带一路’已经成为迄今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外交部部长王毅表示。
互联互通:打通腾飞双翼的“血脉经络”
汽笛鸣响,欢呼四起。
4月29日,在经历了19天、12451公里的跨境穿行之后,首趟义乌—伦敦中欧班列返程班列满载货物荣归故里。这标志着中欧班列正式联通整个西欧国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货运常态化的重要通道。
短短几年间,中欧班列已铺划运行线路51条,累计开行3700余列。
同一时刻,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热火朝天的建设正在进行。因为中国建设者的到来,这个位居中巴经济走廊巴方起点、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交会点的小渔村逐渐摆脱昔日荒僻,酝酿起新的出发。
从“无数铃声遥过碛”的大漠驼队到日行千里的跨国班列,从“映日帆多宝舶来”的海运胜景到生机勃发的现代港湾,在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联合开发下,“一带一路”为古老历史续写全新篇章。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当政策和法律上的一盏盏“绿灯”为区域经济融合而点亮,国与国间互通有无的“联通行动”便蓬勃兴起。
“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如何打通经络,助力腾飞?
首先着力推进的,是设施联通。为尽快补齐沿线国家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短板,一大批基建示范项目先后落地。中老铁路、肯尼亚蒙内铁路、印尼雅万高铁、中俄跨境大桥、斯里兰卡科伦坡港……交通网越织越密,心理隔阂随之不断消弭。
打开彼此市场,靠贸易畅通。在“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各国间投资贸易日益便利化。截至2017年1月,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500多亿美元,成为带动各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外投资总额大幅下降近五成,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货物贸易总额却同比增长26.2%,逆势上扬,态势喜人。
为发展提供金融支撑,需资金融通。2016年1月16日,由中国牵头成立、57国为创始成员国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在京开业。5个多月后,亚投行批准了首批四个项目总计5.09亿美元的贷款。今天,亚投行成员已达70个;中国于2014年底出资400亿美元成立的丝路基金,业已展开项目投资,为重点项目输入“金融活水”。
从日渐扩大的“朋友圈”中汲取力量,中国和各国友人并肩携手,共同迈进。
民心相通:以文明对话促包容发展
歌为心声。当老挝专家维莱鹏感受到“一带一路”的共赢之美时,他选择将其写成歌曲口口传唱。
“一带一路,有你有我,大小问题,一起面对,互联互通,心手相牵”……很快,这首直抒胸臆的《一带一路》便热动网络。
正如歌曲视频中所呈现的那样,“一带一路”带给沿线国家的不仅有铁路、公路、机场等“硬设施”,还有太极、舞扇、汉字等“软环境”。而这种浸润人心的文化交流,正是“一带一路”的题中应有之义。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古丝绸之路堪称人类文明交融最好的历史见证。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汉森有言:“丝绸之路之所以改变了历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丝绸之路上穿行的人们把他们各自的文化像其带往远方的异国香料种子一样沿途撒播。”今天,当我们以民心相通为基开拓“一带一路”,更离不开文化的“播撒”与文明的对话。
“一带一路”推进三年多来,众多人文交流项目灿然展开——134所孔子学院、130个孔子课堂沿线分布,汉语搭起连心桥;大批优秀图书随着“丝路书香出版工程”译介输送到民众手中;318个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执行计划及互设文化中心协定在我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签订;“智库外交”为增信释疑提供助力,中外智库合作研究、举办论坛,走进彼此国家政界、民间,宣讲政策、纠偏解惑……
沟通产生认同,理解促成共识。在人文沟通的春风化雨下,沿线各国对“一带一路”的误读与猜疑大幅减少,合作共赢的构想逐渐走进民众心中;借由“一带一路”建设,中国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努力充分彰显,赢得世界尊重,“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被先后写入联合国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关于阿富汗问题的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
今天,在取得早期收获之后,汇聚28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及各界嘉宾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以“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为主题,论坛将汇聚共识、推进合作、构建长效机制,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进发。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一带一路”的步伐始终不会停歇。
一场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即将到来;一条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召唤我们和衷共济、相向而行。
(原标题: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