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还有半月,“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际舆论场中的热词。
如何理解“一带一路”?早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一语道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同年10月,在访问英国时,习近平再次强调,“一带一路”是开放的,是穿越非洲、环连亚欧的广阔“朋友圈”,所有感兴趣的国家都可以添加进入“朋友圈”。
如今,这项开放包容的倡议及其结出的硕果,赢得国际舆论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好评。一些外媒直言,开放包容正是“一带一路”非常厉害之处,而更多国家也因此希望成为这个“朋友圈”中的一员。
认识“一带一路”的重要切口
“它具有包容的特性。”德国前驻华大使施明贤在接受“德国经济新闻”网站专访时曾明确指出,这是“一带一路”计划最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意味着,任何有意愿的国家都可以参与该计划的发展和实施”。
在国际舆论认识并建构“一带一路”倡议具体内涵的过程中,开放与包容正是一个重要的切口。
《日本经济新闻》刊登的一篇题为《“一带一路”与中国外交范式转换》的文章直言,不少人一度感到无法触摸“一带一路”这个概念,不清楚这究竟是一项外交政策,还是一个国际组织构想。但事实上,“这个概念绝非‘大而无当’”。“‘一带一路’不是国际机构,不是国际标准,而是一种理念。”该文指出,“一带一路”没有敌人,它为理念而整合、而包容,它代表的是一种全方位、内外结合的开放的中国外交,这正是“一带一路”非常厉害之处。
在不少外媒看来,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遭遇“逆风”的背景下,“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互联互通、合作共赢,这种开放的组织形式和合作模式尤为可贵。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谢尔盖·卢贾宁的评论指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最佳的全球化模式”,令全球化焕发第二次生机,因为它旨在组建平行的管理体制,侧重于各国共同发展,寻求共同的经济利益,并带动其他外围国家发展。
英国路透社则评论称,“一带一路”倡议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合作开拓了新的合作途径,将为资本和产品“走出去”带来历史性机遇。
事实上,自2013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始终向全球伙伴张开热情怀抱。
2016年9月,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今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形式,呼吁各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对此,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一带一路”的含义》一文称,“一带一路”是个开放的、进行中的计划。中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将鼓励更多国家加入,是一项正面的新发展。
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日前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一个“会员俱乐部”,而是广泛参与的“朋友圈”。只要认同丝路精神,大家都是平等的合作伙伴,都可以以各自认为合适的方式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从“一带一路”的发展当中分享机遇。
如今,开放、合作的成果已在“一带一路”沿线相继绽放,越来越多加入这个广阔“朋友圈”中的伙伴受惠于此。也正因此,国际舆论一致看好,“一带一路”是迄今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
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建设两年来,这条经济走廊的各项工作快速推进。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网站报道称,据估计,2016年至2018年,中国的投资可以拉动GDP增长率超过6%。
巴基斯坦《商业纪录报》指出,中国设想与沿线经济体发展诉求对接,催生了一系列亚洲次区域经济合作设想,而中巴经济走廊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巴方在联合国发言中多次提到中巴经济走廊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典范,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开展双边合作树立了榜样。
从这项开放的倡议中受益的至少还有欧洲和中东。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刊文称,现在欧洲嘲笑“一带一路”计划的人很少。“(态度)改变的最大原因是通往西方的火车开始行驶了。”该文指出,“2016年底,丝绸之路飞速发展。在欧亚大陆上,除了兴起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新基础设施之外,必要的政治、经济和金融框架也建立起来了。”
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则在一篇题为《中国的“一带一路”重塑中东》的文中指出,“北京正努力让中东融入一种具有经济合理性的欧亚秩序,这将对以色列与其他邻国的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因为,随着“一带一路”计划实施力度加强,中东地区多场冲突中的各方行为者给新出现的商业联通体系让路、减轻阻挠贸易流动的对抗的动机将日益强烈。
“‘丝绸之路’以惊人的方式将世界多样化趋势和各国平等参与全球化进程并从中获取利益和实际机遇结合起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俄罗斯远东研究所专家亚历山大·洛马诺夫的观点称,“一带一路”倡议坚持的开放,不是各国简单的自动开放所有边界,取消所有禁令,而是协调利益,达成顾及各方利益的协议。因此,“‘一带一路’大型洲际项目有望成为21世纪上半叶最为重要的经济项目。”
瑞典与德国智库联合发布的报告也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助于推动欧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与经济合作,有潜力成为欧亚地区多边和双边经济合作的重要模型。
都想成为中国的朋友
“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还在不断扩大,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随着5月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渐渐临近,如俄罗斯《专家》周刊网站刊文所称,“所有人都想成为中国的朋友”。而开放,正是这个朋友圈最大的吸引力之一。
近日,欧盟执委会副主席莫盖里尼在一次演讲中表示,中国新丝路沿途项目应对欧洲人开放。因为,在她看来,开放机会对包括欧洲人在内的所有人都很重要。
德国前驻华大使施明贤也对“德国经济新闻”网站表示,德国等欧洲国家不应把自己所演绎的北京的“霸权主义”意图强加给“一带一路”计划,并因此毁掉自己的机遇。“我们应该认真对待中国的提议,并通过具体合作进行尝试。”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变得丰满和具体,潜在参与者的态度从过去的警觉变成了感兴趣。”《俄罗斯报》指出,这是不少专家在莫斯科大学举行的一次圆桌会议上达成的共识。
加入“一带一路”,这已成为国际舆论当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声音。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建设、欧盟“容克计划”到英国“英格兰北部经济中心”,都在积极探索与中国“一带一路”的对接。
澳大路亚悉尼大学商学院教授汉斯·杭智科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尽管“一带一路”是区域性合作机制,但不管合作伙伴来自何方,中国都在保持开放态度。他盼望澳大利亚能够搭乘“一带一路”快车,因为澳大利亚需要来自中国和周边邻国的市场需求,而和“一带一路”的对接必然会带来共赢。
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援引伊朗驻北京大使馆参赞阿里·比尼亚兹的话称,中国致力于通过发起“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而资源丰富的伊朗显然是“一带一路”战略富有活力的连接桥梁,可以将中国的成功经验与中东以及欧洲大陆互联互通。
“贯穿欧亚非大陆的‘一带一路’是打开连通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尼泊尔着名政治经济学学者罗卡认为,包括尼泊尔在内的各国都应抓住机遇,尽快加入到开放包容的“一带一路”建设中来,早参与,早受益。
(原标题:这个“朋友圈”开放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