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环科院 > 组织机构 > 国际科技顾问委员会 > 会议报告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际科技顾问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报告

本站编辑 | 2019-04-17 11:46:00

2018年11月15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际科技顾问委员会(以下简称“国际科顾委”)成立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来自全球10个国家的27位国际科顾委委员及2委员代表,以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环科院”)和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部系统的环境科研机构领导及代表出席成立大会。

一、成立背景

环科院院长李海生和国际科顾委中外方主席郝吉明和约翰谢里先生在成立大会上致辞。李海生表示,环科院成立四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围绕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区域性、全球性环境问题开展前瞻研究。当前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正处于“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时代赋予环科院新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急需快速增强科技创新和管理支撑能力,在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国际科顾委的成立,旨在针对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及全球性环境问题等重大议题,为环科院的长远发展建言献策,助力环科院建设国际一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世界环境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约翰·谢里和郝吉明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科技能力发展势头迅猛。在生态环境领域,中国科技能力的不断壮大,必将对全球环保科技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做出巨大贡献。作为国际科顾委主席,将积极做好国际科顾委的组织、协调、沟通工作,与环科院分享成功经验与先进技术,共同为推进复杂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为中国和全球美好生态环境做出应有贡献。

环科院副院长宋永会介绍了环科院科研发展需求和国际科顾委的成立背景与章程。

二、 主要议题

大会围绕三个主要议题进行了探讨:

(一)职责定位

国际科顾委由来自13个国家,1个国际组织的36位生态环境领域知名专家组成,汇集了全球环保领域的顶级智慧与资源,是中国生态环境科技领域的重要智库。国际科顾委将向环科院传授智慧与经验,引荐资源,支持其长期发展,以推动中国生态环境科技领域的国际化进程。国际科顾委将不仅支持服务于环科院,还将助力中国生态文明的研究与建设,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国际智囊团。

(二)章程与运行模式

中外委员围绕章程国际科顾委运行模式等进行了多方面讨论,提出如下建议:

1. 委员职责。委员们意根据章程中的职责,充分发挥咨询作用。建议对章程中委员的职责作出更明晰说明,包括委员是否需发表论文、进行年度报告等;

2. 运行模式。作为新成立的国际化组织,国际科顾委可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运行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例如根据学科需要设立分委会与常委会等;

3. 研究方法。为提升工作效率,委员可根据研究领域组建专家小组,分学科进行指导和提供咨询建议。同时,国际科顾委委员之间也需进行互动,在充分考虑跨学科存在挑战与风险基础上,开展跨学科研究;

4. 成果应用。国际科顾委除关注科学研究外,还应注重研究成果应用创新性解决方案的提出;

5. 数据共享与管理。国际科顾委可尝试公开、共享在未来合作中产生的科研数据,保证数据的全面性与有效性。

(三)具体建议

1. 开展研究应与时俱进,逐步实现三个“转向”。在环境治理技术方面,从大循环模式转向微循环模式;在环境监管方面,从以政府为主的粗放式监管转向多元参与的精细化监管;在污染治理主体方面,从工业污染治理转向城市环境整体污染治理;

2. 将监测纳入研究方向。数据是开展研究的重要部分,而数据主要来源于监测,建议加强环境监测,同时跟进科技发展下的新数据的产生模式;

3. 加强海岸带、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研究;

4. 通过多渠道进行品牌建设与国际化发展,包括召开国际性培训班、举办国际热点科研学术交流会及开展人员交流

三、大会议定事项

1. 原则通过国际科顾委章程,会后秘书处对章程进行微调,不作详细修改;

2. 国际科顾委运行模式在未来的实际运作中,不断摸索改进;

3. 不对委员作论文、年度报告等考核要求;

4. 秘书处定期向委员发送环科院相关刊物,以便所有委员掌握环科院研究近况,推进委员与环科院的交流与合作。

四、国际科顾委后续工作安排

1. 定期编制并向委员发送环科院通讯,通报环科院工作重点及科研需求;

2. 在环科院网站增设国际科顾委中英文板块,介绍宣传国际科顾委工作;

3. 环科院将积极构思与委员开展合作的渠道及内容,并及时与委员沟通联络,如邀请中外委员来环科院进行学术交流开展主题演讲及科研合作等

4. 欢迎中外委员为环科院引荐人力和财务资源扩大环科院国际合作建立新的国际合作伙伴关系推动环科院国际化进程,并助力中国生态文明的研究与建设,使国际科顾委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国际智囊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