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方法是获取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确定排污主体环境责任的重要依据,是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的重要支撑技术。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污染源管理研究室依托本学科成果积累,以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需求为契机,形成了行业覆盖面最全的产排污分类核算方法体系,为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制定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全力支撑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排放量核算。
(1)建立了符合物质代谢规律的工业污染源产排污分类核算方法
一是针对工业污染源类型多样、工艺复杂、产排污环节多的特点,提出了采用污染治理设施和运行管理水平双因素法计算污染物去除率的技术思路,建立了纳入运行效率的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方法,该方法提升了产排污系数的准确性。二是综合考虑当前我国工业生产活动中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现状与趋势,建立了基于物质代谢规律的工业生产分类方法,将工业行业划分为流程型行业及离散型行业两大类,创建了产污工段划分原则与方法,形成“长流程工艺可拆分为若干核算环节,若干短流程核算环节可组合为长流程工艺”的核算方法,该方法增强了产排污系数的适用性。
在评估现有产排污系数,分析各工业行业发展基本情况与产排污现状,识别各行业工业污染源产排污关键节点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工业污染源产污系数和污染治理技术平均处理效率,提出末端治理设施实际运行率核定方法,建立了各行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核算方法,全力支撑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排放量核算。从核算环节与样本选取、数据获取、实地监测、数据加工处理、系数表达、误差分析和系数验证等方面制定了各行业系数制定的技术指南,为工
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制定的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图1 工业污染源产排污分类核算方法特点
(2)开发完成工业污染源产排污核算系数动态管理平台
为实现软件平台中污染物排放量核算、提升系数的应用便利性和准确性,同时为下一步排污许可、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等多套数据的统一和融合做好准备,建立与其他相关系统的衔接渠道和兼容基础,研究提出了工业污染源产污系数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编码方法,编制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污系数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编码技术指南》。从唯一性、稳定性、可延性、兼容性等方面,结合各行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核算方法,建立工业污染源产污核算系数和污染治理设施编码体系。
结合工业生产技术、工艺不断提升改造的现状,针对工业污染源产污系数需不断补充完善和调整更新的需求,开发了工业污染源产排污核算系数数据动态管理系统。该系统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核算系数数据库为核心,建立了产污系数样本数据库,可实现查询、统计分析、更新以及溯源等功能。
(3)支撑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量核算工作
团队建立及核算完成的工业污染源产排污核算技术体系及系数是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核算工业污染源废水和废气污染物(共计22个污染物指标)产排量的技术手段之一,直接支撑了污染源普查工业行业污染物产排污量的核算工作。此外,在识别工业污染源产排污量核算技术难点、技术瓶颈和工作重点的基础上,准确对接工业污染源核算报表填报,分类解答填报问题。编制编码方法,与相关单位利用信息化手段共同开发填报助手,指导普查员精准填报,为全国40余万普查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图2 二污普填表助手与“工业污染源产排污核算系数管理平台”
研究成果:包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42个大类的508个工段、1300种产品、1589种原料、1528个工艺的31327个废水和废气污染物的产污系数以及101587种末端治理技术平均去除效率,编制《工业污染源产排污核算系数手册》、《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污系数制定(不含VOCs)技术指南》、《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量核算技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