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青:长江驻点通知再学习
2018年12月28日,生态环境部以环科财函[2018]206号文发出《关于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的通知》。2018年12月31日生态环境部、发展改革委又以环水体[2018]181号发出关于印发《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的通知,结合攻坚战行动计划的八项任务,有必要再认真学习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的通知,深入理解该通知提出的七项科技支撑任务,使长江驻点工作队伍能成为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重要技术力量。
一、驻点工作通知七项任务解析
通知中第一项、第二项、第五项任务均为区域层面,要求完成源清单编制和生态环境问题解析、提出重点污染源控制与治理技术方案、提出一市一策综合解决方案、是从污染源清单至污染源控制再至一市一策解决方案;
第三项、第四项、第六项任务逐步向流域层面过度,要求支撑开展重要水体保护与修复、开展生态环境风险监控预警、形成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解决方案,是从城市治污向长江大保护进军,从区域到流域形成长江大保护系统解决方案;
第七项任务为提升地方科技支撑能力,形成一支立足当地、央地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科技队伍,建设一批科学观测研究站、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形成若干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示范基地,除此而外,就是要把一、二、五和三、四、六两个层次任务形成的大数据平台和目标管理系统留给地方可持续应用。
因此决不能把七项任务的不同层次混淆,先后顺序模糊。
二、驻点工作通知七项任务主线
驻点工作的主线应突出技术支撑,要首先明确长江流域层面需要完成生态健康诊断、氮磷污染控制、饮用水源保护、法规标准手段、消除劣V类断面等任务;其次要明确涉江城市和涉湖城市需要汇集区域治污数据、编制治污方案、消灭黑臭水体,建立区域与流域输入响应关系;第三最重要的是确定水专项成果能够为流域和区域提供哪些技术支撑,特别是环境、经济效益突出的产业化成果,能最快显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应列为种子技术;第四最终留给地方长期应用的大数据平台和目标管理系统,怎样摆脱单项科研课题研究模式,实现“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的工作模式,在收集流域、区域、各部门、各城市有关数据和长江攻坚战八项任务数据中起步,在为58个城市提供服务的同时,在流域生态保护决策中应用和完善,最终形成科技支撑的工具和综合决策支撑服务系统。
为突出技术支撑需求这一主线,最重要的是将上述四方面的需求融为一体,依托驻点专家和总体组专家联合工作,长江驻点第一阶段应先干好三件事,一是流域与区域齐动手,建立数据收集系统,输出流域区域两级污染源清单和重点控源方案;二是流域指导区域,根据城市涉江、涉湖和区域性其他特征,提供58个城市综合解决方案技术支持;三是区域支持流域,研究流域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综合解决方案。只有第一阶段这三项任务完成,才有可能进入第二阶段,进一步突出流域与区域重要水体水源保护与修复、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行动与资源承载能力预警调控系统任务,分两个阶段完成通知所列七项任务。
三、驻点工作通知七项任务落实
驻点工作通知七项任务早已下达各城市,驻点工作组也报上初步工作方案,当前的主要问题既不是工作热情,也不是工作经费,主要问题是各工作组都在等待总体设计和行动总指挥,这是落实七项任务的关键。
首先要为每个城市定位,按照重庆以上、三峡以上、长江中下游、长江湖库四段,先定所在段,再依城市与长江干流、长江支流、长江湖库的输入响应关系定位为涉干流、涉支流、涉湖库,与长江大保护的需求建立关系。如同为江苏省的城市,南京为涉长江,苏州无锡则涉太湖,江西南昌九江上饶则同为涉鄱阳湖城市;又如同为湖北省的城市,武汉宜昌等为涉长江,十堰则涉丹江口和汉江经济带,凡此等等。以便让各城市找到与长江大保护的结合点,实现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
其次要为每个城市护航,攻坚战八项任务的数据驻点城市都需要,如何打通收集和提供渠道?驻点城市环境、水务、住建、农业等部门数据系统都已建立,唯缺互联互通形成共享大数据系统,谁出面提出共享共建要求?区域水污染防治方案各城市都有初步计划,急需国家级专家和水专项提供高新技术,谁来组织?特别是流域层面的跨区域跨部门数据收集,更需要国家层面出面协调,何时能启动?当然饭要一口口吃,事要一件件办,但是,必须明确对驻点工作上面有这样的护航行动,才有理由要求各驻点工作组立即在现场驻下去,并且鼓励驻点工作组敢于为城市补短板、解难题、创亮点,因为他们身后有强有力的后盾。
第三是行动方案,每个城市驻点工作组要根据本城市全部工作需要确定的目标、指标、措施、项目、经费,帮助各城市编制七项任务规定的各项工作方案。与此同时,还需要根据驻点工作科技支撑需求,突出大数据平台和目标管理系统这两项科技支撑手段,一方面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目标管理,另一方面用目标管理导向大数据平台建设,编制科技支撑需求方案,寻求各方面的技术支援和经费支持,组成联合攻关队伍,绝不能让IT人员闭门搞大数据,让专业人员脱离需求研究目标管理。
只有各城市提出详尽的科技支撑需求方案,才可能形成接地气的科技支撑总方案,也才能拨付技术支撑补助费用,应在两个月内完成第一笔补助。
四、驻点工作通知七项任务考评
由于驻点工作是长江大保护2020治污攻坚战的组成部分,七项任务能否完成需要上下一条心,上下同考评:
第一,考评上级领导和长江联合研究中心,是否及时动员、及时提出行动指示,及时召开现场会、及时解决统筹协调难题,特别应考核的是能否把握各驻点工作组的工作方向和工作重点,能否知人善任,及时调整驻点工作负责人和依托队伍,能否把握长江大保护总体目标和各项任务考核指标,懂专业、善组织、会领导;
第二,考评总体组,是否及时提出总体方案,及时作出任务分解,及时为驻点工作提供各类收集数据,建立大系统的工具包,及时为污染源控制和一市一策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指导,及时将流域综合决策意见转达给各城市;最终能否完成长江流域、跨区域、跨部门含长江干流、主要湖库、主要支流、主要城市的大数据平台和目标管理系统;
第三,考评驻点工作组,能否长期驻在现场工作,及时为地方控污制定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撑;能否主动克服困难,实现各部门数据共享并成为长江大数据系统的组成部分,能否组织全国专家合力攻关,为地方解决紧迫问题呈现亮点,能否将城市驻点成果融入长江大保护攻坚战,推广区域示范成果,扩大影响力。
通过驻点通知再学习,我们明确了七项任务的两个层次、需求主线、落实方法、考评要求;懂得了驻点工作必须和管理需求紧密结合,决不能互为脱节,成为两张皮;注意了项目管理、招投标、经费审计都不是约束条件,能否形成一支铁军、一个大数据平台、一套目标管理系统、一批有影响力的长江大保护亮点成果,才是硬道理。用科财司陈胜处长的体会,就是“最终实现从宏观、中观、微观多尺度、多维度来阐述污染现状、成因与趋势,既要说的清,也要让百姓听的明”,为生态环境部治污攻坚战决策和习主席长江大保护号召做出贡献。
(本站转发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