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2019-03-15  来源:

【字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与指示精神,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部委正在组建“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整合优势科研单位与科研团队,创新机制、形成合力,全面提升长江保护修复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本公众号推出“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共建单位巡礼”专栏,系统展示共建单位的相关研究基础与成就。本期介绍单位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微信图片_20190214174051.jpg

一、基本情况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态所”)成立于1987年,是水利系统专门从事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的科研事业单位,行政隶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建所30多年来,水生态所积极响应国家改革开放战略,紧紧围绕国家、行业发展需求,以水利工程建设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相关减缓措施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为主攻方向,开展了大量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科研与实践,为我国尤其是长江水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发展历程

1984年在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所水库渔业研究室的基础上筹建

1987年经原国家科委批准,由原水利电力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文正式成立,定名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库渔业研究所

 2001年水利部科技体制改革,成建制划归长江水利委员会

 2004年经中编办批准,更名为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组织结构

水生态所设有办公室(人事处)、党委办公室(监察审计处)、科研计划处和资产财务处4个管理部门,生态水文学研究室、应用生态学研究室、保护生物学研究室、水生生物学研究室、水生态监测中心、生态技术工程中心等6个业务部门,信息中心、后勤服务中心2个支撑部门。研究范围涉及水生态保护规划、水生态监测评价、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水工程生态效应基础研究,以及生态流量与生态调度、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栖息地保护与修复、过鱼设施、水生动物繁育与增殖放流、水环境生物监测预警与治理等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平台支撑体系 

水利部水工程生态效应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水利部水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试验基地

中国水利学会水生态专业委员会

《水生态学杂志》

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水生态专业分中心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所

全国水库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站

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业务观测试验站

……

微信图片_20190214174124.jpg

水利部水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试验基地规划图

微信图片_20190214174141.jpg

水生态学杂志

学术组织平台

农业部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种鉴定单位

国际河流科学学会理事成员

世界鲟鱼保护学会理事成员

中国水利学会理事单位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单位

中国水产学会理事单位

……


人才队伍

水生态所现有工作人员15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20余人、副高级职称5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占比超过50%,且40岁以下人员占70%。水生态所坚持人才强所战略,以学科建设为主体,以科技项目为纽带,以平台建设为依托,初步形成了一支跨专业、高学历、年轻化的创新科研团队。


二、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履行职责篇

水生态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授权,主要承担流域(区域)水生态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承担流域内主要区域的水生态监测、调查和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与评估,编制主要河流水生态状况报告,开展水工程建设生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重要工程建设的生态学效果影响评估、关键水生生物物种及资源的保护对策与措施研究等工作。近10多年来,履职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履职技术能力不断增强,围绕治江重点工作履职尽责,取得显着成效。

水生态保护规划

 国务院批复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主编单位之一,承担了23条长江重要支流和主要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以及西南诸河、新疆重要河流、黄河流域重要支流等数10条河流的水资源综合开发规划,负责其中的水生态保护规划,对流域或区域的水生态保护工作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水生态监测评价

 结合承担的水生态调查和科研项目开展水生态监测工作,监测范围涉及7大流域,以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为重点,积累了10余年水生态的系列基础资料,为流域或区域的水生态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水生态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显着提高,现已具备开展流域水生态深度、系统监测所需的监测设备条件,形成了一支年轻化、高学历、专业门类齐全的监测队伍,研发了分子生态学、鱼类水声学、环境DNA检测等监测新技术,建立了以生物完整性指数为主的水生态评价体系。2017年承担完成了水利前期项目“长江流域水生态及重点水域富营养化状况调查与评价”,监测范围涵盖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两湖和河口区域。

微信图片_20190214174308.jpg

水生态监测项目分布图 

微信图片_20190214174323.jpg

长江流域水生态调查站点分布图

微信图片_20190214174347.jpg

生态环境现场查勘

微信图片_20190214174402.jpg

环境DNA监测水生生物多样性

环境影响评价水生态专题

先后参与了葛洲坝、三峡、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承担了长江流域(片)重要支流和主要湖泊域综合规划环评、水资源开发规划环评、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等水生专题70余项。承担了彭水、赛格、羊湖、藏木等80多项水利水电工程,以及界牌、荆江、天心洲、蕲春水道等10多项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水生态专题。以上工作为国家及地方重大涉水工程建设和水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水资源保护

参加了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水资源管理考核、入河排污口调查及监督管理等工作,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建立了河湖健康水生态评估方法,开展了长江、淮河等流域重要河湖的健康评估,为维护河湖健康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建立了水源地绿色安全评估方法,成功应用于深圳、浙江等地方水源地保护与管理工作。

 参加了长江保护法立法、全面推行河长制、长江经济带水安全信息专报等工作,使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服务流域管理。


三、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科学研究与应用篇

建所30多年特别是近10年来,科研取得丰硕成果,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已完成各类项目500余项,在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级公益科研类项目50余项。获得省部级等各类奖励47项,获得专利25项。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在河湖水生态状况监测评价、珍稀特有水生物种及生境保护理论与技术、环境DNA与分子生态学等领域具有优势。是国内重大涉水工程建设单位在生态保护工作方面的主要技术合作伙伴。

水工程生态效应基础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水利工程对长江流域重要生物资源的长期生态学效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恢复与环境保障技术及示范”和国家“973”计划项目“可控水体中华鲟养殖关键生物学问题研究”。还承担了“面向江河湖库生态安全的水库群调度技术”、“水利工程影响下河岸带和库岸带湿地植被的差异及形成机理研究”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水专项及部委、省市等重大科研项目或课题100多项。重点研究揭示了大坝阻隔及水文过程、水温过程变化对长江珍稀特有鱼类物种资源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基于典型区域的食物网结构与功能特征等,为工程影响区的物种保护及水生生物群落结构完善奠定了理论基础。 

微信图片_20190214174453.jpg

生态流量与生态调度

参加了全国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长江流域(片)河湖生态水量(流量)研究、长江流域(片)河湖生态水量专项行动方案等工作,为流域生态水量(流量)管理提供支撑。

水生态所是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库群联合调度中生态调度工作的技术支撑单位,组织开展了促进鱼类自然繁殖的调度需求与方案研究,完成了13次生态调度试验监测,对象为三峡水库和汉江中下游梯级,全面系统地开展了生态调度方案编制、监测调查、效果评估等工作,为长江流域梯级水库的调度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研发了河岸带、河道、水库消落区生态修复等技术,成功应用于三峡、丹江口等库区支流和浙江、深圳等地方水源水库和湖泊的保护。以实现流域内河流与湖泊之间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保持畅通为基本条件,开展长江中下游江湖阻隔湖泊生态通道恢复研究。

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研发了河岸带、河道、水库消落区生态修复等技术,成功应用于三峡、丹江口等库区支流和浙江、深圳等地方水源水库和湖泊的保护。以实现流域内河流与湖泊之间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保持畅通为基本条件,开展长江中下游江湖阻隔湖泊生态通道恢复研究。

微信图片_20190214174643.jpg

河岸带生态修复

微信图片_20190214174808.jpg

河道生态修复 

微信图片_20190214174825.jpg

河湖湿地构建 

微信图片_20190214174847.jpg

人工鱼巢构建 

建立了断面、河段和河网等不同尺度的水系结构性连通和功能性连通同时评价体系,已在江苏平原河网地区和长江上游山区树枝状水系进行成功应用,后期有望在连通性恢复区域和方案比选中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微信图片_20190214174859.jpg

 扬州河网连通性评价 


水工程影响补偿措施

栖息地保护与修复:在金沙江干流和长江支流开展了鱼类资源及其适宜生境调查研究60余项,针对性提出区域水生生境保护与修复方案,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

过鱼设施:承担了包括长江干支流在内的50多项过鱼设施建设的前期研究、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等相关工作。 

微信图片_20190214174915.jpg

鱼类克流能力模拟试验研究

水生动物繁育与增殖放流:研究攻克了10多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人工繁育技术,圆口铜鱼等鱼类的规模化繁育水平国内领先,特别是建立了基于低温处理诱导和周年水温过程调控的中华鲟性腺发育人工诱导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成功。研发了先进的循环水养殖系统,鉴于此成果承担了50余座鱼类增殖放流站设计、建设和运行工作。 

微信图片_20190214174934.jpg

 中华鲟子二代人工放流

水环境生物监测预警与治理

 开展了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研究,建立了河流水环境模拟与预测方法,同时以藻类、鱼类等为指示生物,在三峡水库、浙江水源水库开展了水污染的生物早期预警系统综合应用。 

微信图片_20190214174957.jpg

 生物早期预警系统应用

开展了流域污染减排及水质改善研究,研发了处理集中连片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或支流上游来水前置库湿地构建、缓坡消落带污染负荷削减、削减面源污染的水库库周生态防护带构建、提高河岸带和河道对污染处理能力等技术,在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取得良好示范效果。

微信图片_20190214175013.jpg

污染减排及水质净化湿地技术研究与示范

 开展了重要湖库食物网结构及优化研究,研发了基于下行控制效应的湖库生态(保水)渔业技术,通过生物措施调控水体营养级串联效应,改善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减轻水体营养负荷,成功应用于三峡、丹江口等库区和浙江、深圳等水源水库的保护。 

微信图片_20190214175036.jpg

湖库生态渔业技术研究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