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2019-03-13  来源:

【字体: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

————科技创新 求真务实

一、基本情况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成立于1953年,是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直属科研事业单位和技术支撑单位,拥有12个下属实体部门,经过多年建设,已发展成为集基础地质研究、水工环调查评价、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页岩气勘探与利用、环境污染治理与评价、岩矿测试分析、土地整治与一体的综合性研发机构。

image.png

科研基地效果图

二、人才团队

全院在职职工641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22人,高级及以上职称185人,各类职业资格人员102余人。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市学术学科带头人、重庆市百名工程技术高端人才、自然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等省部级科技名号人才及各类专家近40人。

三、研发平台

已建成页岩气勘探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土资源部重庆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研究中心、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页岩气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中心,以及重庆市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矿山地质环境-重庆南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页岩气勘探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页岩气资源勘查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页岩气资源与勘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页岩气勘探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及外生成矿与矿山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四、科研成果及应用

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秉持“科研与技术支撑并重”的发展战略定位,致力于建立国内有影响力、高水平的综合性研究院。近5年累计承担国家863课题、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22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730余篇(SCI/EI收录120余篇);出版专着32部;获权专利和软件着作权70余项;制(修)定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11项,地方标准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3项。在煤矸石标准、页岩气、地质矿产等领域填补了我国多项技术空白,实现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与突破。

(一)地质环境监测预警预报

1. 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应急保障

研发了多源数据融合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与监测技术,建立了高性能云计算中心,建立突发地质灾害应急保障快速响应机制,集成视频、全景影像、正射影像、三维模型等综合信息采集、处理和分析服务体系。为忠县谭家坝滑坡、彭水马岩危岩、奉节新城广场滑坡等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提供了技术支撑。创新运用低空遥感技术,利用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InSAR等技术手段,开展高位地质灾害调查、三峡库区高陡岩坡监测及地质灾害警示防范区识别。

image.png

低空遥感倾斜摄影及GIM模型应用

2. 智能监测设备研发

研发了位移、环境影响因素、应力应变三大类15种监测设备,开发了监测数据管理分析系统。研究成果相继应用于巴南、涪陵等8区县麻柳嘴、碗背沱等25处滑坡、重庆市大型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工程、地质灾害自动化简易监测等。2014年8.31特大暴雨期间,成功监测预警奉节大树场镇滑坡(避免520余人伤亡)等10余起重大灾害,为应急抢险救援提供了技术支撑。

image.png

3. 智能预警预报

采用自主研发的全矢量智能建模技术,构建地上地下一体化高精度三维区域地质体大数据模型及云服务平台,为灾害的识别、分析及风险预测服务。研究成果在重庆市巫溪白鹿溪泥石流及云阳鱼泉集镇滑坡分析中得到应用,有效指导了大型泥石流预警预报及滑坡风险分区预测。

image.png

4. 野外科学观测

依托“矿山地质环境-重庆南桐野外基地”对南桐采煤沉陷区进行立体监测,成功实现矿山地质灾害监测预警2次,采煤沉陷区10km2受损土地恢复利用。

野外科学监测体系

(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牵头编制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申报方案,全国20个省(市)排名中并列第5,成功入围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获得首期中央基础奖补资金10亿元。

渝北玉峰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景

(三)分析检测

2017年度,我院“国土资源部重庆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成功入围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开展的“全国土壤污染筛选实验室名录”,成为重庆市首批入围的2家单位之一。近年来,为我市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地质矿产勘查、矿政管理等提供了科学实验数据。

三轴岩石力学测试系统              磁悬浮天平高压等温吸附/解析仪

五、获得荣誉

荣获国土资源部“十一五”科技先进集体、国土资源部“十二五”科技与国际合作先进集体、全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先进集体、重庆市科技系统先进集体、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

获得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