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气候中心

2019-02-10  来源:

【字体:

1.基本情况:

青海省气候中心是隶属于青海省气象局的直属事业单位,成立于1983年10月,前身为青海省气象局资料室、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2006年6月更名为青海省气候中心,2008年7月由青海省人民政府挂牌成立青海省气候变化监测评估中心。中心在岗职工32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正研2人),工程师10名;博士研究生3人(在读),硕士研究生13人(在读1人),具有省级气象创新团队9人,西部优秀青年1人,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1人。

image.png

2.机构职能

青海省气候中心下设气候预测室、气候变化室、气候监测服务室、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室、气候应用室等,主要承担全省气候与气候变化业务、科研和服务工作。包括承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重大气象灾害和重要气候过程监测业务,开展气候异常诊断和归因业务,发布气候监测报告;承担月、季、年或其它关键时期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下发短期气候预测指导产品,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短期气候预测服务信息;承担气候影响评价业务,定时制作发布气候影响评价报告及年度气候公报,下发气候业务的指导产品;承担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业务;承担气候变化监测、检测、预估以及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敏感行业和关键区域的影响评估、预评估业务,发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和气候变化监测评估专题报告,负责气候变化应对措施的提出;负责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评估、区划和开发利用技术服务,制作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承担气候应用服务,开展重大工程建设、农牧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城市规划等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

image.png

3.主要业绩

青海省气候中心近年来先后获得青海省气象部门“玉树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先进单位”、“目标任务优秀达标单位”、“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科研上,承担的项目两次获得青海省人民政府和甘肃省人民政府“科学进步奖”的表彰。学术论文多次获得“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青海省优秀气象学术论文”奖励。业务人员先后获得“可可西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先进个人”、“中国气象局优秀值班预报员”、“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先进个人”、“全国农林水利产(行)业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工作中采用社会资料开展气候条件对社会经济活动及农牧业、交通、人体健康、旅游、水资源、能源等行业的影响进行评估,开展了干旱、雪灾等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积极参与了地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建立了气候变化实时监测、评估、预估业务,编写完成省、地级气候变化监测评估报告,在青海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应用气候对农业、水资源、交通、能源等行业的影响指标和定量评估模型技术,对敏感行业进行了定性或定量评价服务,并利用“3S”技术开展了气候区划、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以及城市规划、重大工程建设等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在重大工程建设、城市规划、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4.科研成果

青海省气候中心长期以来在气候变化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率先出台并颁布了《青海省应对气候变化地方方案》、《青海省应对气候变化办法》;编写了《青海省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三江源适应气候变化决策咨询报告》、《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监测评估报告》、《青海省气候变化专项规划》等20余部气候变化报告,受到省政府好评。先后主持和开展了国家基金项目 “全球气候变化对三江源地区水资源的影响研究”、“三江源湿地——区域气候相互效应”,公益性行业项目“三江源湿地的区域气候生态效应监测评估技术”、“青海省历史气候资料的恢复和重建”,中国气候变化专项“青海省冻土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树木年轮信息研究青海湖地区历史气候变化”、“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影响评估及适应对策研究”、“典型生态环境下的气候容量研究”,青海省科技厅项目“青海省太阳能、风能资源监测评估服务技术研究”等项目多项;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三次,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近5年来,在《科学通报》、《自然资源学报》、《冰川冻土》等一级核心期刊上发表等60余篇学术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5.合作交流

先后与美国NCEP/CPC、兰州大学大气科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国家气候中心、江苏省气候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以及中科院有关院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等在气候、气候变化、数据处理与管理等业务、科研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学习、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