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

2019-02-13  来源: 贵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

【字体:

007动态信息_03.png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与指示精神,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部委正在组建“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整合优势科研单位与科研团队,创新机制、形成合力,全面提升长江保护修复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本公众号推出“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共建单位巡礼”专栏,系统展示共建单位的相关研究基础与成就。本期介绍单位: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

微信图片_20190214181403.jpg

一、基本概况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天科院”)成立于1974年,是交通运输部直属正局级科研事业单位;拥有一个本部两个基地,总占地41万平方米;具有工程咨询、环境影响评价、海域使用论证、水运工程结构类试验检测、工程勘察、测绘、航道工程设计、环境工程设计、水运工程监理以及安全评价等10余项甲级资质。

近年来,天科院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科技需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全球水运交通科技发展大趋势,不断加强基础理论和重大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发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水运交通前瞻性、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重大工程技术研究中,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和“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实施中,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前沿跟踪、基础研发、技术攻关的国家队职责。

二、人才队伍与组织机构

天科院现有工作人员865人;拥有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特聘外籍专家2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正高级研究人员56人,博士119人,各类注册执业资格人员233人。天科院多年来重点实施高端人才工程,努力构建技术政策综合智库战略布局,逐步形成了一支跨专业、高学历、年轻化的创新科研团队。

下设15个科研中心和4个科技企业,研究范围涵盖深远海工程、河口海岸工程、内河港航工程等多个领域,专业覆盖水动力及潮流泥沙、水工结构、环保生态、安全节能、计量检测、仿真与信息化、勘察测绘、岩土工程及环境监理等领域的科研实验、技术咨询等科技服务工作。

三、平台支撑体系

港口水工建筑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水路绿色建设与灾害防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国家水运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

中国-印尼港口建设与灾害防治联合研究中心

水环境与生态保护院士专家工作站

水路交通环境保护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水运工程测绘技术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中心站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水道港口》

……

微信图片_20190214181434.jpg

国家级科研平台

微信图片_20190214181451.jpg

天科院本部(占地面积17.5万平方米) 

微信图片_20190214181506.jpg

天科院一个本部两个基地示意图

微信图片_20190214181522.jpg

 《水道港口》杂志

四、研究条件设施

天科院拥有配备先进的风、浪、流、泥沙、船舶、水工构筑物模拟系统的试验大厅20座,拥有Mike21、Delft3D、Ansys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K系列等先进的数值模拟软件。

建有长440米、 宽100米的大型海港内河综合试验厅;拥有长450米、宽5米、深8-12米世界最大的大比尺波浪水槽;容量为500g·t、最大加速度为250g的土工离心机实验系统;长90米、宽60米、深10米的离岸工程模拟实验池;拥有直流吹出式边界层风洞,试验段尺寸宽4.4 m、高2.5 m、长15 m,风速0~30 m/s连续可调,风场质量经第三方校测达到优良品质。

具备开展水运交通环境保护科研工作的优良硬件条件:目前拥有16 间先进的环境化学、生态分析实验室,配有液体闪烁计数仪、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元素分析仪、总有机碳总氮分析仪、激光粒度仪、等离子发射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低温离心机、便携式多参数水质在线分析仪、氨氮在线分析仪、硝酸盐氮在线监测仪等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 

微信图片_20190214181620.jpg

代表性研究条件设施

五、服务与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主要研究成果

  近年来,天科院围绕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展这一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开展了大量前瞻性、基础性、公益性研究。

(一)服务与支撑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强化空间、总量和准入环境管控,促进形成绿色发展带、人居安全带和生态保障带协同发展的战略新格局,环境保护部于2017年开展长江经济带战略环境评价工作。天科院作为政府智库参与了重庆市“三线一单”编制工作,重点承担了化工重镇长寿区的方案编制,有力发挥了天科院前沿跟踪、基础研发、技术攻关的国家队职责。编制期间,天科院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合重庆市长寿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制定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详细实施方案,强化“多规合一”的生态环境支持。

微信图片_20190214181651.jpg

长江经济带重庆长寿区环境综合管控单元

(二)服务与支撑长江源头环境保护

天科院先后承担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规范化保护与建设调查”、“共和至玉树(结古)公路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含共和至玉树(结古)公路改扩建工程对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报告)”、“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三江源地区公路建设技术与政策创新研究”等一系列服务与支撑长江源头环境保护的科研与咨询项目。通过辨析三江源地区环保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量化三江源地区典型公路的运营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协调三江源地区公路建设过程中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立足交通强国、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民族融合等战略,同时兼顾生态红线,寻求建设开发与生态保护的新的平衡点。 

微信图片_20190214181716.jpg

公路建设与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及水系联通相互作用研究示意图

(三)服务与支撑长江沿江港口生态规划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26日在武汉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关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讲话精神,天科院承担了“长江长寿段港口码头功能提升及临港产业规划”,重点开展《生态港口综合整治规划》、《老旧码头功能整合优化改造提升规划》、《临港产业转型升级与先进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三个专项规划咨询工作,为加强长寿区港口码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暨港口码头功能整合优化提升,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让绿色红利惠及人民做好顶层设计与智库支持。

(四)服务与支撑长江沿线港口粉尘与水污染防治

天科院先后承担了“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控科技示范工程”、“内河危险品运输规则研究”、“内河禁运危险化学品目录遴选标准制定”、“内河港口水资源循环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示范”、“港口散货堆场防风网建设关键技术推广应用”、 “煤炭矿石堆场防风网防风抑尘效果专题研究”等十余项交通运输部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旋流气浮耦合处理低温含油废水的系统”、“港区高含油污水排海处理系统”、“煤炭堆场智能洒水控制系统”等大量创新性成果,并在南通、镇江、铜陵、芜湖等港口的粉尘与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中进行了具体应用,为实现绿色、畅通、高效的现代化长江航运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微信图片_20190214181732.jpg

沿岸码头散货堆场防风网效果模拟与设计

微信图片_20190214181805.jpg

港口特征油污水处理关键技术与设备体系

(五)服务与支撑长江流域船舶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

天科院先后承担了“长江口浮泥水域船舶运动流场数值建模研究”、“交通行业温室气体(CO2)排放影响、排放峰值与减排目标、路径研究”、“基于嗅探法的在航船舶燃油硫含量遥测技术研究”、“利用物联网实现船舶能耗及排放在线监测与动态分析优化技术研究”等数十余国家级或交通运输部科技攻关项目。研发的船舶尾气遥测仪,在苏通大桥建立了全国首个应用试点,2018年1月运行至今,成功监测到高硫油船舶300余艘次;2016年-2017年为泸州、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九江等港口编制了“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设施建设方案”,为适应国家水运行业环境污染防治的要求,推动长江流域绿色发展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与咨询服务。 

微信图片_20190214181820.jpg

  南京苏通大桥上布置船舶尾气遥测专利设备

(六)服务与支撑长江流域生态航道建设

自2012年以来,天科院依托中央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自主立项了《新型生态环保型护岸工程结构型式研究》、《长江中下游典型河段生态航道建设技术》、《内河生态航道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等十余项关于生态航道的理论与技术研究项目。项目的主要成果将改变传统航道发展建设方式,倡导生态可持续的航道建设新理念,为我国内河生态航道的建设提供科技保障。

目前,天科院正在开展武汉至安庆段6.0米航道整治工程重点滩段戴家洲河段整治工程生态水力学试验,以四大家鱼为目标鱼类,采用实体物理模型试验、数学模型计算等手段,研究航道整治工程对代表鱼类生态水力学指标的影响,为武汉至安庆段生态航道建设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2017年,天科院牵头申报了交通运输部生态航道标准规范《内河航道绿色生态建设技术导则》,正在进行前期调研与初稿编写中。

微信图片_20190214181845.jpg

嘉鱼~燕子窝河段钢丝网石笼垫植草实施后效果图

微信图片_20190214181902.jpg

戴家洲河段河段前期工程生态效应现场图(右缘护岸)

(七)服务与支撑长江航运可持续发展

2014年,天科院依托水路绿色建设与灾害防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德国联邦水文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开展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气候变化对长江航道及航运影响合作研究”,该项目通过借鉴德国KLIWAS项目研究的关键技术及成果,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究长江流域气候变化对航道与航运影响,构建了我国气候变化对长江航道及航运影响研究体系,提出可行的长江航道与航运适应气候变化的关键技术,对促进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微信图片_20190214181917.jpg

 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径流量的影响

(八)服务与支撑长江干流航道整治工程建设

近年来,天科院基于 “长江黄金航道复杂多分汊河段航道滩槽调控技术及示范”、 “长江高等级航道的建养与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长江上游水沙变化对中游航道影响研究”等国家级或交通运输部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长江航道建设工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难题攻关,取得了大量成果,并在包括《长江上游洛碛、江津至胜中坝等滩段航道整治工程》、《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整治工程》、《长江下游芜裕、江心洲河段航道整治工程》、《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口岸直水道)》等多项大型的航道整治工程工可报告编制及初步设计工作进行了应用。

微信图片_20190214181934.jpg

芜裕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平面布置图 

微信图片_20190214181950.jpg

江心洲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平面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