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019-02-13  来源:

【字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的系列重要讲话与指示精神,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的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联合相关部委正在组建“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整合优势科研单位与科研团队,创新机制、形成合力,全面提升长江保护修复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本公众号推出“国家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中心共建单位巡礼”专栏,系统展示共建单位的相关研究基础与成就。本期介绍单位为: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微信图片_20190214164946.jpg

基本情况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76年4月,是我国成立较早、江西省唯一的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生态研究与规划、环境治理、清洁生产指导及最佳实用技术推广。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西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环保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江西省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近年来完成省级以上重要支撑项目100余项、国家水专项课题及子课题1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环保部公益项目子课题2项、省科技厅项目25项、省环保科技支撑项目10项等,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200余篇,SCI和EI论文40余篇,出版专着12部。


人才储备

全院现有干部职工179人,编制内干部职工95名,聘用各类人员48名。现有干部职工80%以上为专业技术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60余人,博士8人,其中研究员(教授级高工)11名,副研究员(高工)36名。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1名,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2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入选人才2名。


机构设置

全院下设13个部门,其中业务部门9个,涵盖水、大气、土壤固废、生态等环境要素和规划政策、环境评价等环境管理领域,设有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和生态环境信息与遥感应用中心(环境遥感实验室)2个平台体系,设有共建井冈山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站。


研发平台

01.江西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

2000年经省科技厅批准设立江西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开展全省环保科技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实践,是面向全系统乃至全省的一个开放研究平台。其分析测试实验室已通过CMA论证,具备开展地表水水、环境空气、土壤检测、声环境和辐射等5大类环境要素的检测能力。

微信图片_20190214165024.jpg

微信图片_20190214165037.jpg

02.遥感实验室

遥感实验室成立于2009年,现拥有磁盘阵列、2U系列服务器、全站仪、面向对象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大幅面彩色绘图仪和大幅面彩色扫描仪等。主要承担科研、服务与技术支撑工作,开展卫星遥感图像处理与信息提取关键技术研究和大气、水、生态等环境质量遥感监测技术研究,建立环境突发事件遥感监测应急响应和跟踪系统。

03.江西省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平台

自2016年以来,先后投资500万元建成江西省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系统省级平台,并与2017年底前实现与国家监管平台的联网运行。该平台的建设和运行进一步完善了全省机动车排放监管制度,确保了尾气检测监管的真实性、准确性。

微信图片_20190214165107.jpg

04.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10年11月批准设立,是我省环保系统首家被国家人保部批准设立的高层次科研工作站。设站以来,共有5人在此工作,有力推动了我院科研工作和科研管理水平的提升。

微信图片_20190214165121.jpg

05.井冈山生态环境综合观测站

2009年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建立,为环保部首批筹建的2个野外台站之一,可开展森林、大气、水、生物等观测研究。


主要科研工作情况

01.水专项及水污染防治

自“十一五”开始,先后参与并完成国家重大科技水专项有关课题,承担了赣江、东江的专题研究。围绕水质良好湖泊保护保护,先后开展了柘林湖、仙女湖、陡水湖、珠湖等省内主要湖泊大规模、长时序的基础调查,并特别针对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申请、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系统跟踪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发布了《离子型稀土矿山开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36/1016-2018)》,正在开展《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果园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指南》《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指南》的起草工作。

02.生态保护和遥感

高质量完成《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江西专题总报告》,获得2016年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通报表扬先进集体。牵头完成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开发了江西省生态空间保护红线掌上应用APP。系统开展全省秸秆焚烧火点(黑斑)卫星遥感监测,2018年全省监测火点数较2017年同期大幅下降,有效控制了全省秸秆焚烧现象。采用无人机对鄱阳湖区采砂作业进行监控,开展采砂作业污染带、悬浮物水体扩散特征研究,为科学开发利用湖区砂石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微信图片_20190214165203.jpg

03.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

2007年以来,紧密围绕鄱阳湖“一湖清水”保护,立足鄱阳湖、扎根鄱阳湖,系统开展了鄱阳湖水质调查、水生态现状调查、生态安全评估、入湖污染负荷调查估算及解析等工作,先后完成省、部级研究课题十余项,系统阐释了鄱阳湖水质现状成因,提出了水质改善对策措施,推动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专项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等的出台,起草制定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6/852-2015),有力地推进了全省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鄱阳湖综合整治等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着3本,获环保部环境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微信图片_20190214165228.jpg

04.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保护

全面系统开展了江西省城市、城镇、乡镇和典型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础调查评估和环境安全保障技术支撑工作,形成了具有江西特色的“4-3-4-6”饮用水水源地调查、评估与保护对策的技术体系制定了适用于南方丰水地区的保护区划分方法,形成一套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方案、水源地简介与图集;提出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制度,形成一套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清单、优先整治方案及保护对策,在江西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方面得到了较好应用。

05.环境规划和政策研究

围绕江西省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等有关战略,系统开展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规划研究工作,支撑了“十五”以来江西省环境保护有关规划及其实施;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先后开展了生态创建、污染减排、污水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大气联防联控、自然生态保护等多领域的规划研究。积极开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保护补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等环境政策研究,参与制定了全流域生态补偿、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等环境政策,完成了全省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4项技术指南,支撑了全国第18个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的设立,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微信图片_20190214165242.jpg

微信图片_20190214165303.jpg

06.环境与健康专项调查

承担了全国重点地区环境与健康调查大余试点、崇义试点、南康试点和定南试点(预)调查。其中大余试点和补充调查采集样品3700余份,完成膳食调查548人、健康体检160人,共产生数据30000余个,初步建立了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相关关系,调查结果为政府部门了解区域现状、建立预警机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微信图片_20190214165326.jpg

微信图片_20190214165344.jpg

07.大气污染治理

承担了江西省大气VOCs污染防治专项调查工作,建立了“江西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信息系统”平台,全面掌握江西省有机化工、医药制造、表面涂装、塑料制品、包装印刷五大重点行业VOCs污染物排放情况,起草了《汽车制造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家具制造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塑料制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为进一步深化治理提供有效的技术保证。


荣誉和奖励

建院以来,全院共获得各类科技奖励20余项,近10年来获得科技奖励6项,包括江西省科技进步奖5项,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1项。分别为:

(1)2008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赣江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技术示范研究

(2)2013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江西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调查评估与保护技术集成

(3)2014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东江源头区水污染系统控制技术集成研究与工程示范

(4)2015年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鄱阳湖水环境演变特征及调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5)2015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赣江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及应用

(6)2016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人工湿地处理小城镇污水技术研究及示范工程

近年来先后获得“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环保规划财务工作先进单位、江西省直机关文明单位、江西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共青团江        西省直属机关工委“青年文明号”、江西省生态学会先进集体等荣誉。